不朽之珍——沉香

字體:

樹本無香,香的是那歷經磨難之後的淡定、從容與內斂的高華。

歷劫生香:化腐朽為神奇

自古以來有四大名香,「沉檀龍麝」,其中「沉」便是指沉香。沉香位列四大名香之首,但其並非木質,而是香樹受到颶風、雷擊、蟲害等外力侵襲、傷害之後,分泌油脂堵塞木質之中的管道而慢慢結成。入侵之真菌、蟲蟻,不得其門而入,於是香樹得以保全殘體,隨著時間流逝,這些油脂與未腐的木質相混合,數十年、上百年之後,才得以漸漸結成天然固態凝聚物。

天然沉香通常分為下列幾類:因年代及自然因素而倒伏的香樹,經風吹雨淋之後,剩餘的不朽之材,稱為「倒架」;如果樹木倒伏於沼澤之中,久久之後,純粹木頭部分已和泥水化為一體,常只剩小塊未腐化的殘餘,叫作「水沉」,這類沉香含油脂量極高;若倒後埋於土中,幾十年、上百年乃至更久,最後剩餘未腐的部分,稱為「土沉」,這類沉香亦含有很高油脂量;人工砍伐後廢棄於地,被白蟻蛀蝕,剩餘結香的部分則稱為「蟻沉」……。

天然沉香至少需六、七十年才能緩慢地形成,且不是所有的樹都能結香,只有瑞香科沉香屬的幾種樹木可以;也不是任何地方都產沉香,其產地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地區,如中國海南、越南、老撾(寮國)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等。沉香,以生命與天地豪賭一場,終於歷劫而生,大難之後,從朽木昇華為奇珍。

chenxian25qi_2

貴重奢華:一寸沉香一寸金

世界之大,而沉香之結香速度慢、樹種有限、產地有限,是其名貴的原因之一;加之其開採過程極為艱難,使之更為稀缺。清人屈大均在《廣東新語卷二十六•香語》中詳細描述道:「凡採香必於深山叢翳之中,群數十人以往,或一二日即得,或半月徒手而歸,蓋有神焉。」

沉香木蘊藏在地形複雜的地方,所以人們在尋找沉香木時,常組隊進行挖掘。在東南亞原始森林之中,毒蛇猛獸、不知名植物遍布,採香人必須深入未知的領域,通過溼滑的泥地,來到可能蘊含着高價值沉香木的沼澤。他們以一條長鐵棍在泥沼澤中尋找,之後用最原始、最傳統的方式——將雙手伸入深深的淤泥中探尋並挖出沉香木。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(Kalimantan)的採香人為了尋找沉香木,輪流挖掘。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,他們已顧不上大半個身體浸入泥濘沼澤之中,以及遇到毒蟲水蛭等動物、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險,只期盼着能碰上好運氣,尋到寶貴的沉香木。

沉香如此稀少,香味芬芳獨特,故歷來為高雅名貴的代稱,從皇室宗親、達官顯貴,到文人名士、方外修道之人,無不為之傾心。史料記載,宋代即流傳「一兩沉香一兩金」之說;明代中晚期,因需求者眾多,價格變為「一寸沉香一寸金」。沉香中最為珍貴的稱為「伽楠香」,又稱「奇楠」,是沉香中的上品。

用質地堅硬、油脂飽滿的沉香雕刻的藝術品古樸渾厚,深沉潤澤。然而天然沉香需數百年乃至上千年方能形成,以老朽之木,結沉香之華,難得大件,所以大都為朽木細幹;並且油脂與木質的混合材料質地不勻,導致沉香雕刻藝術殊難掌握,沉香雕件也價值不菲。

2011年,一件明代老沉香所雕刻而成的山水人物沉香杯,在中國北京拍賣出392萬元人民幣的天價,平均算下來,每克沉香價值1.225萬元人民幣。這則消息引起了極大的轟動。

chenxian25qi-1

養生祛病:化作良藥健身心

很多香料都被中醫視為良藥,可熏燃、可入藥,沉香亦如是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沉香具有強烈的抗菌效用,將其點燃,香與火的能量相結合,可用於祛除傳染病、瘟疫,古代人們燒香便起源於此,只是尋常百姓家一般使用柏木、甘草等普通香料,富貴人家才得以使用沉香。

在現代,冬春寒冷季節也易患感冒,如在室內熏燃沉香,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,除穢殺菌、祛病養生,還可以清熱解毒、消炎除痘、治療瘧疾。現代醫療科技也證明,沉香的揮發油成分可以讓人放鬆、鎮靜,不論焚香抑或製作成沉香精油,都可以舒緩現代都市人們的壓力,靜心安眠,並通經活絡、通暢氣血,改善高血壓和心律失常,調和理氣,益補臟腑。

點一爐沉香,熏一室清寧,清潔、殺菌,放鬆身心。在爐香氤氳中,身心也健康了起來,看似簡簡單單,卻蘊含着多種的功效。

辟邪通靈:鎮定心神達天地

具有香味的原料眾多,然而能夠迴避邪氣的並不多,沉香便是最具神秘性的一種。在宗教中,沉香具有極高的地位,是世界五大宗教(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伊斯蘭教)共同認可的稀世珍

傳統民間認為,鬼魅、邪魔喜歡的是腥臭、汙穢之氣,而如沉香這樣的正氣之香正是它們所害怕的。因而在歐洲大型宗教儀式,或盛大的東方佛教大法會上,能燃燒沉香被視為供奉神靈的至高形式,當教皇或尊貴的上師出現時,常有侍者或童子手拎熏香盒在前開路,百姓亦會焚熏沉香開道;法師超度亡靈時也使用沉香辟邪

佛教中,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從遠古時期便創造了「煨桑」習俗,即一種焚燒柏枝、巴里(一種植物)、糌粑等食物或供品,燃起煙霧、祭祀天地諸神佛的儀式。相傳在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,桑耶寺在修建時遭到吐蕃鬼神的破壞,各種疾病也開始蔓延,於是,君臣請來了密宗大師蓮花生大士來鎮伏鬼神。蓮花生大士在當地建立金剛橛壇城,以燃香燒桑等儀軌降伏了吐蕃鬼神,並向佛法僧三寶敬獻包括香在內的供品,這才使桑耶寺圓滿建成。如今,不論是寺院還是百姓家,幾乎天天早上都要舉行「煨桑」活動,成為藏族百姓每日的功課。人們通過這種獨有的焚香方式與儀軌,同神靈進行溝通,祈求神佛的護佑。

好的沉香香中帶甜,香味清遠、獨特、持久、富於變化,難以用語言盡述。自古其香氣便被認為可以通天達地,貫通三界,是辟邪、溝通神靈之名品,亦是禪修、入定之助力。在諸佛菩薩前,若點火燃燒沉香,或點一炷名貴的沉香供奉,裊裊香煙中,可祛除邪氣,淨化心靈,既傳達着禮拜之人內心的訴求與願望,又表達着無上的真誠與恭敬。

若佩戴沉香手串或念珠,沉香的香味受體溫蒸熏而漸漸散發開來,辟邪護身,清淨身心,助修行者漸入佳境。尤其是大德高僧佩戴加持過的沉香珠串,大功德、大法力加上天然沉香本身的能量,效果更是顯著。

chenxiang25qi-3

沉心品香:淨手焚香賦雅趣

古人君子以焚香、煮茶、掛畫、插花為四大雅事。在書香門第,淨手焚香是必備之儀。

月朗風清之時,在悠然古樸的書房中,淨手淨心,燃香一爐,雅趣悠悠。詩人陸游寫道:「官身常欠讀書債,祿米不供沽酒資,剩喜今朝寂無事,焚香閒看玉溪詩。」於香氛渺渺之中看書寫字,清高而風雅。

沉香極為珍貴,又如此神秘,燃一爐沉香,細細品味天道、人道,啟發心中無限的感悟:無論肉體如何受損,只要生命還在,就能沉澱出不朽的使命之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