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學知識


名詞解答
更多

「無常」一詞出自《雜阿含經》。意思是說,一切事物都不會一成不變,都會經歷從生到滅的過程。具體點說,就是每一個事物都會經歷成、住、壞、空四個階段。 「成」,是指事物的生成;「住」,是指事物會在一定時間裡處於一種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、無大變化的狀態;「壞…
佛教的十二因緣是對緣起論的最好解釋,關於世界的由來佛陀提出了緣起論,而在人生過程的形成和變化的具體問題上,佛陀在緣起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十二因緣。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按照緣起論來對人生進行分析,它將人生過程分為十二個彼此成為互為條件或因果的環節: 一、無…
六根,指人的六種感受的功能和器官:眼,耳,鼻,舌,身,意。人是由這六種器官感受世界的,所對應六種器官感受到的: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即為六塵。 眼睛感受形體、顏色;聲音靠聽覺;鼻子(嗅覺)有聞味的功能;嘴巴、舌頭來感知味道;觸是接觸,通過肢體的接…
歷史人物
更多

  ◎ 出生成長  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創始人,生於二千六百多年前。當時,印度北方有一國家名為迦毘羅衛國(今尼泊爾境內),國王為薩都丹拿·喬達摩(Śuddhodana Gautama),人稱淨飯王,其夫人為摩耶夫人(Māyādevī)。     據記載,釋迦牟尼佛入…
      「詩佛」王維的詩情與禪思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…
安世高,《十二因緣經》的翻譯者,也是小乘佛經的首譯者。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,在中國發展,最終形成中國佛教,大致經歷譯經、形成學派、創立宗派三階段。印度佛教在中國最初的傳播,是與譯經相聯繫的,最早的一批譯經者,不是中國本土人士,而是西域來華僧人。安世高可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