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0期-金菩提宗師開示:怎樣判斷適合你吃的食物

字體:

 

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0期目錄

 

 

怎樣判斷適合你吃的食物

 

有 一個士兵,在戰場上被人射了一箭,外科醫生幫他療傷時,拿了把剪刀把留在體外的箭尾剪掉。士兵說:「醫生,這樣不對吧?箭頭還留在身體裡面呢!」外科醫生說:「那你就去找內科醫生。」

這聽起來雖然是個笑話,但我們往往犯類似的毛病,感覺哪裡有問題,就直接去治療這個點,也就是「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」。這樣的概念就不夠具有整體性。有些人並不是真的有憂鬱癥,而是因為家庭、工作、情感等問題,導致心情不好,情緒不佳,連帶影響到睡眠,表現出一些類似憂鬱的癥狀,於是醫生就開了控制憂鬱癥的藥,結果越吃反而病況越嚴重。

有時候我們過於相信所謂的科學新知,有可能產生錯誤的判斷。例如,某一個時期有些科學家會推崇某種特定食物的營養價值,而這樣的概念過了十年、八年後可能會出現一個輪迴或新說法,推翻原來所提倡的營養概念,最後才發現可能是數據錯誤或是研究不徹底等等。就拿紅根菠菜來說,19世紀一位科學家發表論文認為菠菜含有豐富的鐵質,人們一度認為吃菠菜可以「補鐵」。然而70年後,另一位科學家卻發現菠菜的鐵質含量並不高。追根溯源,才知道原來是當時研究的科學家點錯了小數點,讓菠菜的「鐵質」含量擴大了十倍。現在真相大白,紅根菠菜含的「鐵質」不是特別豐富,跟普通的青菜沒有什麼差別。

生命有全自動計算出來的訊息,現代人稱為潛意識,飲食也是這樣。如果你不是因為從書中得到訊息,說某種食物對人體不好,因而拒吃這種食物,而是自然地不想吃,那麼這有可能就是因為你現在的身體不需要這種食物,你的身體在自然排斥這種食物。

例如你非常討厭吃辣椒,就表現出不喜歡這個味道而不吃。這可能是因為這種食物的能量不適合你,吃了之後可能會讓你覺得不舒服或者引發身體其它問題。

也有可能是你本來不愛吃辣椒,但這段時間卻莫名其妙變得很愛吃辣,吃麵時很自然地一定要加辣,這可能是你身體需要所反映出來的感受,並不是因為看到雜誌說辣椒含有多少的維生素及營養、對身體有多好而去吃。

如果你發現自己這段時間特別喜歡甜食,不妨摸一下自己的小腹部,看是否是涼的。如果你的小腹部經常是涼的,說明你這個時候缺少熱量,你的食物選擇可能是正確的,大可放心吃一些甜食。對於已婚女士來說,小腹缺乏熱量,就可能導致多種的身體不適,尤其對生寶寶方面會有影響。而甜食大多數是熱性和溫性的,適當的甜食對於增加熱量有益。(不過,有時候喜歡甜食也可能是你的飲食習慣所致,所以還是要注意分辨,自己把握分寸。)

中國人不吃豆腐的很少,但有些人就是不吃豆腐,對豆腐特別反感。這有可能是豆腐當中的某種元素對他來說是有害的,至少是他的身體不需要豆腐當中的這些物質,如果勉強吃了,也許會有壞處而沒有好處。

很多動物也有類似的功能,比如大象、熊貓、狼等野生動物,它們對食物的分辨能力非常強。以大象來說,不要以為所有的植物它都能吃,有些植物也會讓它過敏或消化不良,甚至會要了它的命。大象的嗅覺分辨能力很強,能分辨幾千種植物。它並不像人類能幫這些植物取名字,但卻知道什麼該吃,什麼不該吃。更神奇的是,大象如果生病了,它甚至知道吃什麼東西對身體有好處。

擁有這種能力的動物很多,例如很多兇猛的肉食性動物,如獅子、虎、豹,通常不吃動物的屍體,一定要吃活的,而且專門去攻擊健壯的動物,看到病歪歪的動物反而躲開不吃,這是因為它們具有分辨的能力。

人體的自然機製也是一樣,會自己進行分辨或整理,告訴我們什麼能吃,什麼不能吃。你可能遇到一件很正常、很普通的事情,但是心裡不知怎麼總是躁躁的、有點煩,就能感覺到我上火了,要吃點涼的;或者我最近身體有點寒,要補點熱的。有時候我們的身體會告訴我們自己,從潛意識把它變成顯意識:「嗯,我要吃一點兒清火的東西了」。也沒找醫生看,你自己就這麼覺得,這通常是合理的。

其實每個人的身體,都會隨著你不同的生活階段而變化著。比如說最近比較忙,或者說吃的東西比較乾燥,喝的湯水少、吃的水果少,這樣就可能容易上火,所以會需要多攝取一些蔬菜、水果、湯水類的東西,這是必然的。

人體是具備多功能的生命體,只不過死板、教條性的學習,壓抑了我們靈性判斷的本能。事實上,當我們放鬆身心,或是經由禪修進入到清淨狀態的時候,這種對人、對物種、對食物的感知,自然而然的就會獲得啟發,也讓我們可以更明確地知道什麼該吃,什麼不該吃。

 

 

禪修與健康繁體版第10期目錄